作为省内唯一试点 苏州积极探索为转型提供样本
当转变发展方式成为一个国家的主题,当转型升级成为长三角城市的经典语境,江苏经济重镇苏州,已在经济大变革的同时悄然启动了另外一场“革命”: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。
不久前在苏州举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研讨会上,来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专家表示,这场以破除城乡二元“制度坚冰”为旨归的“革命”,将给苏州的转型发展提供一种“核当量级”的“制度能量”。
“就地市民化”,以就业为核心绘就“苏州样本”
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,能否统筹考虑和安排农民迁入城镇后的就业和生活问题,是衡量一个地区城乡二元体制改革效果的尺度。从2008年开始,苏州进行的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为此提供了例证。目前,苏州85%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实现了非农就业,非农收入占比超过80%,工资性收入取代家庭经营收入而占据主导地位。苏州市委农办介绍说,苏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近几年一直控制在2:1左右,大大低于全省的2.5:1和全国的3.3:1,“这主要归功于农民就业比较充分。”
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,始终是苏州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、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中之重。苏州市委副书记徐建明说,通过经济发展创造足够多的“饭碗”,这是苏州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基本经验。比如,文化层次较低、年龄偏大又缺乏专业技能,失地农民的就业一直是个全国性难题。苏州高新区的解决办法,是把劳务市场建到失地农民家门口。枫桥街道有一条百多米长的“劳务中介一条街”,是为打造放心劳务品牌而特别规划建设的,现在当地失地农民就业率已达95%以上。
太仓2008年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劳务合作社,把找不到工作的失地农民组织起来,面向社会提供劳务服务,业务范围从最初的绿化保洁,拓展到物业管理、家政服务、生态养殖、净菜供应,劳务收入成为年长“次劳力”的主要生活来源。在这个劳务合作社里,70岁的老农也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岗位。
农民创业做老板,实现更高层次的就业,赋予苏州城乡统筹就业机制更为丰富的内涵。2005年8月,昆山率先在全省推出农民创业小额贷款,至今已发放2.2亿元,帮助近4000农户实现了从就业到创业、从“上班族”到“小老板”的转变。
“苏州以就业为支撑,推进城乡一体化,走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的特色道路。”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、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韩俊认为,这是“最值得总结的苏州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”。
“持股进城”,为农民持续增收找到“制度撑杆”
破除“二元坚冰”,农民就业是难点,而增加农民收入则是关键。苏州通过新型股份合作制经济,把“村民”变成“股民”,为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提供了一根“制度撑杆”。
2001年,吴中区金星村将全村4295万元集体资产“量化”给了513名农民,成立了苏州第一家资产股份合作社,到去年,全村总资产“滚雪球一样”变成了1.2亿元,人均股份分红8000元。如今,社区股份合作社、土地股份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富民合作社……形式各异的合作经济组织遍布苏州城乡,苏州农村基本实现了“家家有资本、户户成股东、村村有物业、年年有分红”,持股农户占总数90%,80多万农民每年分红数亿元。
新型股份合作经济,彻底改变了苏州农民的生活。农民变“股民”,“进城”更轻快。苏州在全省率先出台相关政策文件,鼓励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、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、城镇保障和住房,实行换股、换保、换房进城进镇。去年共有5万多户、17万农民借此转变了身份。
“苏州的新型股份合作经济具有普遍意义,堪称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重大制度创新。”省委农办主任曲福田认为,新型股份合作经济破解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中的资源财产产权不清、配置不畅的难题,创新了农业规模经营实现的方式,建立了城市化、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对土地财产增值的分享机制,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的制度安排,加快了城乡统筹的步伐。
“产业融合”,造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“加速器”
苏州已进入工业化后期,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、城市化迅速发展阶段,城乡一体化如何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“加速器”?
“加快城乡一体化,是苏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实现更高水平发展的重大机遇。”省委常委、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表示,要做到这一点,重中之重是推进城乡产业一体化,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发展。“这就意味着,我们的经济发展方式要从以前的只重城市而忽视农村,转变为城乡产业统筹规划布局,加快资源要素向农村集聚、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、综合配套服务向农村拓展、社会保障事业向农村覆盖、实现城乡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才不是一句空话。”
推进城乡产业融合,张家港的做法是,打破“城市搞主导、乡镇搞配套”的产业发展思维定势,改变城乡产业发展不均衡的“先天缺陷”,把全市8个镇规划为“一城四片区”,着力打造“大杨舍”、“大锦丰”、“大金港”三个千亿级产业基地。目前,重点突出、梯度辐射、功能互补、错位发展的城镇产业体系基本成型。
在这样的发展思路主导下,苏州城乡面貌呈现出一种崭新格局。现代都市形态和传统水乡风光有机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令人艳羡的新版“姑苏繁华图”。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韩俊看来,借助城乡产业一体化的强大动力,苏州已经建立起一个县域经济―小城镇―新农村良性互动的发展机制。这种机制的诞生,让转变发展方式在苏州城乡变成了一种可以触摸的现实。
城乡产业融合,农业怎么搞?苏州的办法是,用发展工业的理念、建设开发区的思路来经营现代农业,现已建成7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,通过“水稻规模化、蔬菜设施化、水产标准化、营销现代化”,向高水平的规模农业、高产出的设施农业、高效益的生态农业升级。
城乡产业融合,城市怎么建?今年2月,作为苏州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先导区的重要组成部分,位于太湖之滨的苏州西部生态城启动建设。这座规划总面积42平方公里的新城,将不再复制以往的乡镇发展格局,而是要建成一座集旅游休闲、健康健身、文化创意、民间工艺开发及高品质居住、办公于一体的低碳生态型山水新城。
课程推荐
-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
-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
-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
课程班次 | 课程介绍 | 价格 | 购买 |
---|---|---|---|
特色班![]() |
班次特色 |
290元/一门 580元/两门 |
购买![]() |
-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
财经速递
网站地图
专业知识水平考试:
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(中级)教材:
《风险管理》、
《绩效管理》、
《决策分析》、
《责任会计》为主,此外还包括:
管理会计职业道德、
《中国总会计师(CFO)能力框架》和
《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》
能力水平考试:
包括简答题、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。
-
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
·特色班
·精品班
·实验班
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-
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
·普通班
·特色班
·精品班
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
专业知识水平考试:
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(中级)教材:
《风险管理》、
《绩效管理》、
《决策分析》、
《责任会计》为主,此外还包括:
管理会计职业道德、
《中国总会计师(CFO)能力框架》和
《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》
能力水平考试:
包括简答题、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。